查看“WikiEdge:ArXiv速递/2025-04-11”的源代码
←
WikiEdge:ArXiv速递/2025-04-11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摘要 == * '''原文标题''':Determining 3D atomic coordinates of light-element quantum materials using ptychographic electron tomography * '''中文标题''':利用叠层电子断层扫描确定轻元素量子材料的三维原子坐标 * '''发布日期''':2025-04-11 03:20:31+00:00 * '''作者''':Na Yeon Kim, Hanfeng Zhong, Jianhua Zhang, Colum M. O'Leary, Yuxuan Liao, Ji Zou, Haozhi Sha, Minh Pham, Weiyi Li, Yakun Yuan, Ji-Hoon Park, Dennis Kim, Huaidong Jiang, Jing Kong, Miaofang Chi, Jianwei Miao * '''分类''':cond-mat.mtrl-sci, physics.ins-det *'''原文链接''':http://arxiv.org/abs/2504.08228v1 '''中文摘要''':理解[[量子材料]]在[[原子尺度]]上的特性需要精确的[[三维原子位置]]和[[晶体缺陷]]表征。然而,由于[[轻元素材料]]([[原子序数]]Z≤8)在[[电子显微镜]]中的低对比度和[[电子束损伤]]问题,其[[三维结构]]解析仍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展示了[[叠层衍射原子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AET),首次在[[轻元素材料]]中实现了[[亚埃级]]三维原子精度(11皮米)的实验突破。以[[扭转双层石墨烯]]为模型体系,我们确定了单个[[碳原子]]的三维坐标,揭示了由[[范德华力]]驱动的[[手性晶格畸变]]——这些畸变呈现出[[类麦纫结构]]和[[类斯格明子结构]]。这些发现为理解[[莫尔材料]]中[[三维手性晶格形变]]与[[电子特性]]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除[[扭转双层石墨烯]]外,pAET技术还为[[量子材料]]、[[二维异质结]]、[[功能氧化物]]及[[能源材料]]的[[三维原子尺度成像]]提供了变革性研究方法。
返回
WikiEdge:ArXiv速递/2025-04-11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项目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