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WikiEdge:ArXiv-2409.03547v1/summary”的源代码
←
WikiEdge:ArXiv-2409.03547v1/summary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iv style="float: right;">[{{fullurl:WikiEdge:ArXiv-2409.03547v1/summary|action=edit}} 编辑]</div>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色散补偿]]的[[硅光子神经网络]](PNN),并验证了其在20 Gbps 4级脉冲幅度调制(PAM4)信号中,对于125公里传输距离的有效性。研究还探讨了该技术的可扩展性,预测其能够支持高达100 Gbps的数据速率。 # '''引言''': #* 论文首先讨论了互联网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传输容量和距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介绍了[[相干接收机]]在长途传输中的应用,以及在短距离应用中采用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技术。指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提高传输质量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置与程序''': #* 详细描述了PNN设备的测试设置,包括其在[[硅上绝缘体]]平台上的实现,以及如何通过电流控制的微加热器调节[[Mach-Zehnder干涉仪]](MZI)和[[相位移动器]](PS)来施加幅度和相位权重。讨论了如何定义损失函数以及如何选择最小化算法来训练PNN。 # '''结果与讨论''': #* 展示了PNN在不同训练条件下的性能,包括使用[[粒子群优化]](PSO)和[[Adam算法]]进行训练的结果。比较了不同训练策略,并讨论了PNN在不同传输距离下的性能,包括其对信号眼图的改善和[[误码率]](BER)的降低。 #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 将PNN的性能与其他色散补偿技术进行了比较,包括基于[[微环]](MR)和[[光子集成滤波器]]的解决方案。讨论了PNN在插入损耗、色散补偿范围和[[波分复用]](WDM)应用中的性能。 # '''结论''': #* 总结了PNN作为一种有效的色散补偿解决方案的潜力,尤其是在减少功耗和简化网络方面。同时指出了制造缺陷对PNN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对[[非线性效应]]的补偿和对[[相干调制格式]]的支持。
返回
WikiEdge:ArXiv-2409.03547v1/summary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项目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