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WikiEdge:ArXiv-2409.06156v1/methods”的源代码
←
WikiEdge:ArXiv-2409.06156v1/methods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iv style="float: right;">[{{fullurl:WikiEdge:ArXiv-2409.06156v1/methods|action=edit}} 编辑]</div> 这篇论文的工作部分详细介绍了在[[铁电异质结构]]中负电容效应的研究方法。以下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 '''理论分析''': #* 利用[[Landau-Devonshire理论]]对铁电/介电异质结构中的负电容进行了严格的分析,确定了第一阶和第二阶铁电相变的关键介电层厚度,这些厚度决定了负电容的稳定性。 # '''关键参数的确定''': #* 确定了三个(对于第一阶相变)和单一(对于第二阶相变)的关键介电层厚度,这些厚度是负电容稳定性变化的临界点。 # '''电场窗口的识别''': #* 识别了一个临界的电场窗口,超出这个窗口,铁电负电容无法维持。 # '''能量景观的构建''': #* 构建了铁电、介电和异质结构的能量景观,展示了由于线性介电的存在,异质结构只有一个能量井,且由于极化消失,负电容得以稳定。 # '''自由能的计算''': #* 计算了在外部电场作用下,异质结构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包括材料系统的内能、由铁电/介电界面不连续引起的去极化场能量,以及外部电场所做的功。 # '''稳定性条件的探讨''': #* 探讨了异质结构在无外部电场情况下的基态能量学,以及稳定性条件,包括零极化和非零极化的稳定性。 # '''外部电场下负电容的演化''': #* 分析了外部电场下负电容的演化,特别是它如何影响零极化和自发极化之间的微妙能量平衡。 # '''极化-电场(P-E)回线的分析''': #* 评估了不同介电层厚度下,异质结构的极化作为外部电场函数的行为,包括双稳态负电容和电场窗口内稳定负电容的存在。 # '''有效介电常数的评估''': #* 评估了异质结构的有效介电常数随外部电场变化的行为,包括在临界厚度和电场下的奇异性。
返回
WikiEdge:ArXiv-2409.06156v1/methods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项目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