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WikiEdge:ArXiv-2409.07324v1/abs”的源代码
←
WikiEdge:ArXiv-2409.07324v1/abs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iv style="float: right;">[{{fullurl:WikiEdge:ArXiv-2409.07324v1/abs|action=edit}} 编辑]</div> * '''标题''':$^{61}$Cr as a Doorway to the N = 40 Island of Inversion * '''中文标题''':$^{61}$Cr作为N = 40反转岛的入口 * '''发布日期''':2024-09-11T15:03:01+00:00 * '''作者''':L. Lalanne, M. Athanasakis-Kaklamanakis, D. D. Dao, Á. Koszorús, Y. C. Liu, R. Mancheva, F. Nowacki, J. Reilly, C. Bernerd, K. Chrysalidis, T. E. Cocolios, R. P. de Groote, K. T. Flanagan, R. F. Garcia Ruiz, D. Hanstorp, R. Heinke, M. Heines, P. Lassegues, K. Mack, B. A. Marsh, A. McGlone, K. M. Lynch, G. Neyens, B. van den Borne, R. Van Duyse, X. F. Yang, J. Wessolek * '''分类''':nucl-ex, nucl-th * '''原文链接''':http://arxiv.org/abs/2409.07324v1 '''摘要''':本文报告了对$^{61}$Cr基态自旋和[[核磁偶极矩]]的测量。放射性离子束是在[[CERN-ISOLDE]]设施产生的,并使用高分辨率共振电离激光光谱法与[[CRIS]]装置进行探测。目前的基态自旋测量结果为$I = \frac{1}{2}$,与之前采用的$I = (\frac{5}{2})$不同,这对现有的β衰变数据和该区域的[[核结构]]解释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最先进的大规模壳模型和离散非正交壳模型计算,解释了$^{61}$Cr的结构和形状。从测得的磁偶极矩$\mu(^{61}$Cr$)=+0.539(7)~\mu_N$及理论结果来看,其构型被理解为由2粒子-2孔中子激发驱动,并具有一个未配对的$1p_{1/2}$中子。这确立了$N=40$反转岛(IoI)的西部边界,其特征是4粒子-4孔中子成分。我们讨论了在$N=40$ IoI入口处铬同位素链的形状演化作为量子相变。
返回
WikiEdge:ArXiv-2409.07324v1/abs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项目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