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Edge:ArXiv速遞/2025-02-28
摘要
- 原文標題:Eightfold Degenerate Dirac Nodal Line in Collinear Antiferromagnet Mn$_5$Si$_3$
- 中文標題:共線反鐵磁體Mn$_5$Si$_3$中的八重簡併狄拉克節線
- 發布日期:2025-02-28 01:57:02+00:00
- 作者:Victor Mendoza-Estrada, Rafael González-Hernández, Bernardo Uribe, Libor Šmejkal
- 分類:cond-mat.mtrl-sci, math.AT
- 原文連結:http://arxiv.org/abs/2502.20646v1
中文摘要:我們通過對稱性分析和從頭計算研究了正交晶系[[Mn$_{5}$Si$_{3}$]]化合物在$AF2$相中的電子、磁性和自旋輸運性質。我們的基態能量計算與實驗觀察一致,表明在體晶格幾何中,具有[010]方向Néel矢量的共線反鐵磁(AFM)序在有無自旋軌道耦合(SOC)的情況下都是最穩定的磁構型。我們發現了一個接近費米能級的非常規八重簡併狄拉克節線(DNL),其特徵是SOC可忽略不計。該DNL由純自旋對稱性和晶格對稱性以及磁空間群對稱性的獨特組合穩健保護。在引入SOC後,這種簡併被減少為兩個四重DNL,由磁空間群中的時間反演、部分平移和非對稱性對稱性的組合保護。我們還預測了一個大的本徵自旋霍爾電導率(SHC),這與費米能級附近SOC誘導的八重簡併DNL分裂的存在相關。這些引人注目的特性使共線反鐵磁體[[Mn$_{5}$Si$_{3}$]]成為自旋電子應用的有力候選者,特別是在自旋電流的生成和檢測方面,同時與現代矽技術兼容。
摘要
- 原文標題:Robust Evidence for Declining Disruptiveness: Assessing the Role of Zero-Backward-Citation Works
- 中文標題:關於零後向引用作品在科學顛覆性下降中的作用的穩健證據
- 發布日期:2025-02-28 21:02:21+00:00
- 作者:Michael Park, Erin Leahey, Russell J. Funk
- 分類:cs.SI, cs.DL
- 原文連結:http://arxiv.org/abs/2503.00184v1
中文摘要:我們回應了Holst等人(HATWG)的批評,即Park等人(PLF)中觀察到的科學顛覆性下降源於包含零後向引用(0-bcite)的作品。通過應用他們自己提倡的數據集、指標和排除標準,我們展示了在統計和實際意義上顯著的顛覆性下降,這些下降與科學中的主要基準轉變相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展示了HATWG自己的回歸模型——專門設計用於解決他們對0-bcite作品的擔憂——揭示了論文(p<0.001)和專利(p<0.001)的顯著下降,這一發現他們既未承認也未解釋。他們的批評因方法上的缺陷而受到削弱,包括依賴視覺檢查而非統計評估,以及其SciSciNet數據集中的數據質量問題,該數據集中的0-bcite論文數量幾乎是我們原始數據的三倍。HATWG偏離了既定的科學計量實踐——特別是他們包含了已知元數據質量較差的文檔類型和領域——使其結論無效。蒙特卡洛模擬和使用多個顛覆性指標對數據集進行的額外分析進一步驗證了下降趨勢的穩健性。我們的研究結果共同表明,觀察到的顛覆性下降並非0-bcite作品的假象,而是代表了科學和技術創新模式的實質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