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Edge:ArXiv速遞/2025-04-09
摘要
- 原文標題: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n Viscous Erosion Rate from Plume Surface Interactions
- 中文標題:地質力學特性對羽流-表面相互作用中粘性侵蝕速率影響的研究
- 發佈日期:2025-04-09 14:51:21+00:00
- 作者:B. Dotson, A. St. John, R. Hall, D. Sapkota, D. Britt, P. Metzger
- 分類:physics.space-ph
- 原文連結:http://arxiv.org/abs/2504.06944v1
中文摘要:摘要:隨着人類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下重返月球,理解和減輕羽流表面相互作用(PSI)的影響對於保護月球上的人員和設備至關重要。為幫助表徵與粘性侵蝕和隕石坑形成相關的底層力學機制,研究使用月壤模擬物和亞音速非反應流,在分流板羽流成坑裝置中完成壓縮空氣實驗。具體而言,這些研究利用月球高地模擬物(LHS-1)、月球月海模擬物(LMS-1)、LHS-1D(塵埃)模擬物及40-80微米玻璃珠,考察了體積密度、內聚力和排氣流動特性對粘性侵蝕速率及隕石坑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顆粒尺寸分佈通過內摩擦角最終影響隕石坑形態和侵蝕速率。測量顯示增加體積密度(尤其是從鬆散狀態到輕微壓實狀態)可使侵蝕速率降低達50%。雖然顆粒材料的內聚力能一定程度減緩侵蝕,但超過1,000 Pa的高內聚力反而會因顆粒團聚而加劇粘性侵蝕。研究提出了Metzger (2024a)體積侵蝕速率方程的修正版本並討論其局限性,這些修正方程表明岩土工程特性對粘性侵蝕具有重要影響,應在未來任務規劃的PSI計算機模型中予以考慮。
摘要
- 原文標題:VQE calculations on a NISQ era trapped ion quantum computer using a multireference unitary coupled cluster ansatz: application to the BeH$_2$ insertion problem
- 中文標題:基於多參考態么正耦合簇擬設的NISQ時代囚禁離子量子計算機VQE計算:應用於BeH$_2$插入問題
- 發佈日期:2025-04-09 16:52:37+00:00
- 作者:Palak Chawla, Disha Shetty, Peniel Bertrand Tsemo, Kenji Sugisaki, Jordi Riu, Jan Nogue, Debashis Mukherjee, V. S. Prasannaa
- 分類:physics.chem-ph, physics.atom-ph, quant-ph
- 原文連結:http://arxiv.org/abs/2504.07037v1
中文摘要:本研究採用變分量子本徵求解器算法結合多參考態么正耦合簇展開,報告了在強關聯效應顯著的幾何構型下BeH$_2$分子基態能量的計算結果。我們在參考態構建中選取了兩個最重要的行列式。為在噪聲中等規模量子時代囚禁離子硬件(商用IonQ Forte-I)上實現12量子比特計算,我們實施了一系列資源優化技術:a) 相對於未優化電路,將雙量子比特門數量減少99.84%(從12515個降至20個);b) 通過超團簇概念減少測量次數,同時使獲得的基態能量(經誤差緩解和後選擇處理後)相較於相同資源優化問題設置的經典計算結果僅損失2.69%。